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
GB/T 18883-2002
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/国家环保总局/卫生部
发布时间:2002年12月18日 实施时间:2003年3月1日
一、室内空气应无毒、无害、无异常嗅味
二、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见表,其中:
室内空气质量参数(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):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和放射性参数。
可吸入颗粒物(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10 μm or less,PM10):指悬浮在空气中,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。
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):利用TenaxGC或TenaxTA采样,非极性色谱柱(极性指数小于10)进行分析,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。
标准状态(normal state):指温度为273K、压力为101.325kPa时的干物质状态。
室内空气质量标准
序号
|
参数类别
|
参数
|
单 位
|
标 准 值
|
备 注
|
1
|
物理性
|
温 度
|
℃
|
22~28
|
夏季空调
|
|
|
|
|
16~24
|
冬季采暖
|
2
|
物理性
|
相对湿度
|
%
|
40~80
|
夏季空调
|
|
|
|
|
30~60
|
冬季采暖
|
3
|
物理性
|
空气流速
|
m/s
|
0.3
|
夏季空调
|
|
|
|
|
0.2
|
冬季采暖
|
4
|
物理性
|
新风量
|
m3/h.p
|
300
|
|
5
|
化学性
|
二氧化硫SO2
|
mg/m3
|
0.5
|
一小时均值
|
6
|
化学性
|
二氧化氮NO2
|
mg/m3
|
0.24
|
一小时均值
|
7
|
化学性
|
一氧化碳CO
|
mg/m3
|
10
|
一小时均值
|
8
|
化学性
|
二氧化碳CO2
|
%
|
0.1
|
日平均值
|
9
|
化学性
|
氨NH3
|
mg/m3
|
0.2
|
一小时均值
|
10
|
化学性
|
臭氧O3
|
mg/m3
|
0.16
|
一小时均值
|
11
|
化学性
|
甲醛HCHO
|
mg/m3
|
0.1
|
一小时均值
|
12
|
化学性
|
苯C6H6
|
mg/m3
|
0.11
|
一小时均值
|
13
|
化学性
|
甲苯C7H8
|
mg/m3
|
0.2
|
一小时均值
|
14
|
化学性
|
二甲苯C8H10
|
mg/m3
|
0.2
|
一小时均值
|
15
|
化学性
|
苯并芘
|
mg/m3
|
1.0
|
日平均值
|
16
|
化学性
|
可吸入颗粒PM10
|
mg/m3
|
0.15
|
日平均值
|
17
|
化学性
|
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
|
mg/m3
|
0.6
|
8小时均值
|
18
|
生物性
|
氡222Rn
|
cfu/m3
|
2500
|
依据仪器定
|
19
|
放射性
|
菌落总数
|
bq/m3
|
400
|
年平均值
|
|
|
|
|
|
行动水平
|
① 新风量要求≥标准值,除温度、相对湿度外的其它参数要求≤标准值;
② 行动水平即达到此水平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氡浓度。
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(GB50325-2001)
对室内空气污染中对人体影响最严重的五种污染物提出浓度限制表
污染物
|
1类民用建筑工程
|
Ⅱ类民用建筑工程
|
氡(Bq/m3)
|
≤200
|
≤400
|
游离甲醛(mg/m3)
|
≤0.08
|
≤0.12
|
苯(mg/m3)
|
≤0.09
|
≤0.09
|
氨(mg/m3)
|
≤0.2
|
≤0.5
|
TVOC(mg/m3)
|
≤0.5
|
≤0.6
|
注: 一类建筑:住宅、医院、老年公寓、幼儿园、学校教室等;二类建筑:办公楼、商务、旅店、文化娱乐场所、书店、展览馆、图书馆、体育馆、公共交通场所、餐厅、理发店等。
空气洁净度等级
洁净级别的划分,是以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一定大小粒径尘粒的个数来确定的。
洁净度等级与浓度的关系如下:Cn = 10N*(0.1/D)2.08
式中,Cn—大于等于要求粒径的粒子最大允许浓度,pc/m3(粒/m3),以四舍五入至相近的整数,有效位数不超过3位;N—洁净度等级,数字不超出9,洁净度等级整数之间的中间数可
以按0.1为最小允许递增量;D—要求的粒径(μm),其值为0.1~5.0;0.1—量纲为μm常数。
GB50073-2001洁净室及洁净区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(ISO洁净度等级)
空气洁净度
等级(N)
|
大于或等于表中粒径的最大浓度限制(PC/m3)
|
对 应 GBJ73-84
|
|
0.1μm
|
0.2μm
|
0.3μm
|
0.5μm
|
1μm
|
5μm
|
|
(ISO)1
|
10
|
2
|
|
|
|
|
|
(ISO)2
|
100
|
24
|
10
|
4
|
|
|
|
(ISO)3
|
1000
|
237
|
102
|
35
|
8
|
|
|
(ISO)4
|
10000
|
2370
|
1020
|
352
|
83
|
|
|
(ISO)5
|
100000
|
23700
|
10200
|
3520
|
832
|
29
|
100
|
(ISO)6
|
1000000
|
237000
|
102000
|
35200
|
8320
|
293
|
1000
|
(ISO)7
|
|
|
|
352000
|
83200
|
2930
|
10000
|
(ISO)8
|
|
|
|
3520000
|
832000
|
29300
|
100000
|
(ISO)9
|
|
|
|
|
8320000
|
293000
|
|
注:1. 每个采样点应至少采样3次;
2. 本标准不适用于表征悬浮粒子的物理性、化学性、放射性及生命;
3. 根据工艺要求确定1~2种粒径;
4. 各种要求粒径D的粒子最大允许浓度Cn由上式确定,要求的粒径在0.1~5μm之间,包括0.1μm及5μm.。
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》(GB 50073-2001)对洁净空气气流流型的选择做了明确的规定。对于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1~4级时,应采用垂直单向流;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为5级时,应采用垂直单向流或水平单向流;6~9级时,宜采用非单向流。
|